近年来,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需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近年来,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需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观测数据显示,2000—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地面积中,1/4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自然资源部2022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已达18%;全国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19万km2,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30%。
同时,中国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例如,2022年践行中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和智慧。
2 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1 “两山转化”的科技支撑不足、金融机制尚不完善
首先,“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简称“两山转化”)涉及的监测技术、核算技术、规划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等技术体系仍存在不足。全国有约16个省、30个市、151个县开展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但尚没有一套成熟的、便捷使用的核算平台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导致生态产品的开发、认证及交易缺乏科学可靠的依据。其次,尽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推出了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但缺乏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规划技术,制约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复制推广。最后,绿色金融产品不多、绿色项目融资难、激励措施不到位和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极大削弱了“两山转化”能力。例如:浙江丽水、海南白沙、陕西丹凤等多地设计了“两山贷”或“两山基金”,但实际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贷款或基金极少,绿色金融对“两山转化”的支撑能力弱,使“两山转化”面临交易难、抵押难和变现难等难题。
2.2 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国际影响力不足
首先,中国生态文明领域缺乏国际化的科学研究。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生态文明”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中国学者贡献了93.1%的文献,但是国际化程度却比较低。《2023年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报告》显示,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环境科学领域,2012—2022年中国发表的国际合作论文占总数的5.83%,与美国(24.1%)、德国(23.1%)等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其次,中国缺乏良好的能够长期开展国际合作的平台。据《全球环境展望6》报告,超过70%的自上而下的平台建设以联合国契约为基础,其中中国主导或参与的平台数量有限。最后,中国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还有增加空间。科睿唯安发布的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在生态环境领域141位入选者中,中国科学家有26人,美国则为34人。这些原因导致中国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技术合作和标准制定方面参与相对有限。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科技与金融领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智能监测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技术,助力高水平保护。面向“两山转化”途径,如产品认证、生态资产产权流转与权益交易、生态补偿、跨界合作开发等,建议设立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发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智能传感器网络、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生态资产核算技术。这些新技术一方面可以促进更多更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提高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生态环境数据,帮助政府和企业掌握生态系统和环境健康状况,支撑金融机构更加精确、快速地评估环境风险和发展机会,支持绿水青山的融资和投资。
二是创新和发展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与绿色金融产品。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通过颁布绿色债券政策、设立绿色信贷和财政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进行投资和融资。建议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和环境资产支持证券,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投资标准,提升投资者投资信任度。建议包括金融投资机构和企业引入ESG投资标准和评估体系。金融机构通过将ESG因素整合到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评估中,识别和支持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
3.2 成立由中国主导的国际生态文明研究所
由中国主导的国际生态文明研究所定位为国际化智库机构,主要致力于加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知名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支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理论宣传,解释重大决策,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认同。在这些工作基础上,该智库不仅能在国内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该研究所具体工作可以包括招聘国际学者、发起国际科学计划,开展全球共性挑战问题合作研究等。这些工作旨在为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通过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学术刊物,更好地在国际上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的生动实践,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
来源:(生态中国网)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责任编辑:李欣然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